中国造船“焊”匠:从虎门大桥到深中通道,他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铸就“海洋强国”梦

元描述:陈庆城,一位来自广东梅州小山村的焊工,用27年的坚守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虎门大桥到深中通道,见证了中国造船业的腾飞,并为“海洋强国”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引言:在广东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涌现出无数像陈庆城一样的实干者、奋斗者,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中国的发展贡献着力量。陈庆城,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却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和梦想。他从一名普通的焊工,成长为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用27年的时间,将青春和热血倾注于焊接事业,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中国造船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书写了一段精彩的“焊”匠人生。

工匠精神:技能传承与创新

陈庆城的故事,要从他儿时的梦想说起。出生在广东梅州一个偏远山村的他,从小就对各种技艺充满了好奇。看着村里精通木匠手艺的师傅,陈庆城心中萌生了学习一门技术,靠手艺吃饭的愿望。在那个年代,电焊是一门吃香的技术,既能进大厂,也能在社会上谋生。于是,陈庆城选择了学习电焊。

1996年,陈庆城技校毕业,他参与了虎门大桥的合龙项目。那个年代,焊接技术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手工电弧焊等技术是主流,机械自动设备的使用并不普遍。但陈庆城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对焊接的热爱,在虎门大桥的建设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陈庆城也迎来了人生的下一个挑战——深中通道的建设。深中通道横跨伶仃洋,是连接珠江两岸的交通要道,也是“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段全长6845米,包含沉管段5035米,由32个管节及1个最终接头组成。陈庆城所在的广船国际负责海底隧道18个管节及1个最终接头的钢壳建造。

深中通道的建设,对焊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底隧道内部零构件安装复杂,施工空间狭窄,焊接困难,部分结构段高度甚至不足50厘米,而且存在较多的三面内角,智能机器人无法进行作业。陈庆城和其他施工人员需要爬入狭小空间内进行仰焊,工作环境十分恶劣。

面对挑战,陈庆城没有退缩,他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学习新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出色地完成了深中通道的建设任务。

在深中通道的建设过程中,陈庆城还参与了世界首制的海底隧道E1管节钢壳和最终接头的建造。建设团队坚持创新引领,打造了全国第一条巨型钢结构智能制造“四线一系统”,钢壳管节制造自动化率超过70%。

终身学习:与时代同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焊接技术也不断迭代升级。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陈庆城始终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他不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还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在多年的焊接生涯中,陈庆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他能够根据焊接材料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焊接方法和参数,并根据焊接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焊接工艺。他不仅掌握了传统的手工焊接技术,还精通各种现代焊接技术,比如埋弧自动横焊技术、机器人焊接技术等等。

除了自身的学习和成长,陈庆城还积极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近年来,随着公司造船产能的提升,焊接熟练工人紧缺,陈庆城成为了单位里“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牵头人,并且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徒弟。他先后主持编撰了《焊接工艺与规范手册》《薄板分段施工工艺手册》《CO气体保护焊各种位置焊缝成形焊工操作规范手册》等工艺文件,成为船舶电焊工学习及指导的重要资料。

中国造船:见证发展

陈庆城的焊接生涯,也是中国造船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进入21世纪,中国船舶工业继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特别是在LNG船、超大集装箱船等高技术船舶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陈庆城见证了中国造船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也为中国迈向“海洋强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陈庆城参加过Stena航运公司的造船订单项目,在MR/LR型油轮的建造过程中,搭载横焊是船舶大合拢的“卡脖子”难题,焊接劳动强度大,焊接质量不稳定和焊接效率低。

为了让这个有着“船厂杀手”之称的客户满意,陈庆城钻研了很久,研制出焊接效率高、质量稳定的埋弧自动横焊技术,并且运用到Stena公司MR/LR型油船横缝焊接作业中,使作业焊道数减少1/3,焊缝成型美观,整体焊接效率提高了30%,最终获得了认可。

近年来,我国造船订单暴增,从宏观数据来看,2024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达到2502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达5422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为17155万载重吨,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4.7%和58.9%。

据工信部统计,中国新接订单量占到全球总量的74.7%。全球每十份造船新订单中,就有超过七份流向中国。陈庆城介绍,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2028年至2029年。作为一线工程师,陈庆城看到了中国迈向“海洋强国”的未来,但也提到,目前在造船技术方面,中国还得向日韩欧洲等强国学习。

“船舶工匠”:精益求精,永不止步

尽管取得了累累硕果,但陈庆城依然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他认为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为中国造船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目标,陈庆城表示,除了踏实做事情,把徒弟带好、将焊接技艺传承下去,同样无比重要。他希望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焊接人才,为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常见问题解答

Q1:陈庆城的焊接技术有什么独特之处?

A1:陈庆城不仅掌握了传统的焊接技术,还精通各种现代焊接技术,比如埋弧自动横焊技术、机器人焊接技术等等。他能够根据焊接材料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焊接方法和参数,并根据焊接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焊接工艺。

Q2:陈庆城是如何克服深中通道建设中的焊接难题的?

A2:陈庆城始终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学习新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并与团队成员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出色地完成了深中通道的建设任务。

Q3:陈庆城在技能传承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A3:陈庆城成为了单位里“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牵头人,并且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徒弟。他先后主持编撰了多本焊接工艺手册,为船舶电焊工学习及指导提供了重要资料。

Q4:中国造船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

A4:近年来,我国造船订单暴增,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但陈庆城也指出,中国造船技术仍需继续向日韩欧洲等强国学习。

Q5:陈庆城对未来有什么期待?

A5:陈庆城希望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焊接人才,为中国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Q6:陈庆城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A6:陈庆城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只要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结论:陈庆城,一个来自广东梅州小山村的焊工,用27年的坚守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虎门大桥到深中通道,见证了中国造船业的腾飞,并为“海洋强国”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只要勤奋努力,不断学习,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非凡的业绩,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