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鱼不成席”,岁末寒冬,团聚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鱼,广东省知名侨乡茂名信宜市的凼仔鱼让人垂涎欲滴。冬天的凼仔鱼鱼肉比平时更韧实,更嫩滑,更有鱼味。而凼仔鱼的多种菜式,也是海内外游子极其怀念的味道。
1月3日,在洪冠镇中燕村,记者看到,村民们捞鱼忙,鱼跃人欢好“丰”景,两百凼仔迎丰收。中燕村支部书记丘展羽说:“凼仔鱼喝山泉水、食青草,跳健身舞长大,肉质鲜嫩,深受各地食客青睐。”丘展羽介绍,全村常住村民有106户,每家都有1到3个小凼仔,村民建在小溪边或屋前田边的小凼仔一共有200多个。氹仔鱼生长时间长,营养充足;放养的种类单一,没有异类的角逐,生息时间较足。一般养殖两三年,鱼儿就能长到4至5公斤;养殖时间长的可达8公斤左右。凼仔鱼装进氧气水袋里,就能“游”得更远。凼仔鱼价格也不错,每公斤70元左右。
凼仔鱼,是传承千年的乡土文化符号。据《茂名市志》《信宜县志》记载,唐朝咸同年间(公元860年--874年)信宜(信义)人就开始养殖凼仔鱼,民间说法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朝代。相传山区的村民在房前屋后挖凼(当地人也称氹)蓄水,起初主要是为了防火灾,后来在凼中放养鲩鱼,一凼两用,“凼仔鱼”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据信宜市农业农村局干部梁宗武介绍,信宜是粤西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山区,信宜山高茂林,千泉百溪终年清澈流淌,村民习惯在泉溪流经处引水筑凼放养鲩鱼,投喂青草、芒叶、木薯叶等绿色植物,因独特的微流水,天然绿色饲料养殖,凼仔鱼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异于其他的塘鱼,令人回味无穷。2011年9月,中国农业部批准对“信宜凼仔鱼”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凼仔鱼养殖主要集中在洪冠、茶山、怀乡等12个镇,近年来,全市凼仔鱼养殖面积3700多亩,年出产凼仔鱼3800多吨。
茶山镇渤中村村民(马来西亚侨属)何起勇家,世代都养殖凼仔鱼。2007年,他在信宜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指导下,扩大规模养殖;2016年开始,他将养殖、收购和销售相结合,销往茂名市区以及珠三角地区的酒家、饭店,年养殖、收购、销售凼仔鱼30至40吨。何起勇说:“信宜是广东省著名侨乡,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众多;也是劳务输出大市,在珠三角地区客居的乡亲不计其数。信宜人的家乡情怀很深,尤其对家乡的特色美食推崇备至,凼仔鱼养殖、销售大有可为。凼仔鱼质地鲜美、肉嫩而不腻,有开胃、滋补的功效。出门在外的信宜人每次‘偶遇’凼仔鱼,都会食欲大增,并解思乡之愁。”
信宜市“粤菜师傅”工程培训基地老师陈东荣告诉记者,在信宜农村,通常要吃鱼的时候,都是把凼仔鱼切成块,用陈皮、酱油、姜丝、盐、花生油腌制20分钟入味。入味后搅拌均匀地放入锅中,再加上山泉水用小火慢焖,至熟透即可上桌。而在酒家、饭店,凼仔鱼则有煎、扣、炸三种不同风味,可制作鱼扣、鱼卷、鱼香藕饼等数十种菜式。1994年,他就开始当厨师;2008年起,主要从事厨艺培训,他与凼仔鱼“鱼水情深”,他已将凼仔鱼菜式的做法传授给3万多名学员,学员遍布全国各地,凼仔鱼的菜式也飘香祖国的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