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天津市西青区以“运河明珠·活力新城”文化旅游年为主线,创新产业融合,共接待游客4415.85万人次,综合收入44.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2%、143.48%,文旅产业激发经济活力的作用凸显。
激发潜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天津杉杉奥特莱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萍对这句话深有体会。随着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陆续展开,杉杉奥特莱斯结合西青区文旅资源策划了多场精彩活动。商场最近1个月总客流量达120万人次,总销售额达2亿元。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商场还邀请奥运冠军和天津本地百姓喜爱的运动员参与商场承办的相关活动。9天内,商场客流量达86万人次,销售额达1.15亿元。
西青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万松说,西青区是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首批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古镇文化、民俗文化、漕运文化等在这里汇聚交织。“运河明珠·活力新城”文化旅游年活动历时10个月,组织了全区近50家景区、20余家大型商贸综合体、200余个体育场,推出非遗体验、金秋文旅消费季、美食文化旅游节等十大主题近百场文旅活动。同时,西青区还为游客奉上《遇见古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等一批精品旅游攻略。
目前,西青区正在筹备“第27届杨柳青灯展”,力求让游客留下来、让消费活起来,为文旅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拓展空间
木版上均匀地涂上墨汁,放上一张宣纸,再将每一处位置“拓”好,《五子登科》年画轮廓跃然纸上。在第五届“运河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现场,杨柳青木版年画“玉成号画庄”展出的新年画引来不少人驻足。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天津师范大学留学生叶昭,在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了一幅杨柳青年画。
“玉成号画庄”第七代传承人张宏,致力于杨柳青年画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他融合现代技术推陈出新,将年画与吊钱结合起来制作成年画吊钱,把年画从纸上画到团扇上,不断丰富年画的形式。
张宏介绍,从2021年开始,他与清华美院合作,每年手工刻制生肖主题版画;与设计师合作“世象新语”杨柳青年画周历签;与支付宝合作开发数字藏品,开展春节扫福活动;与OPPO手机合作设计小欧版“连年有余”并用作动漫形象,赋予年画更旺盛的生命力。
叶昭说:“西青区的文旅资源很丰富,名胜古迹也多。我对武术和画画都非常感兴趣,今天体验了年画制作,过两天我还要和朋友去参观霍元甲纪念馆。”
“运河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是2023年西青区“文化+非遗”的品牌活动,来自京、津、冀、鲁、苏等地的100余个非遗项目参与其中。2023年,西青区还举办了首届“天津大运河文化带与非遗系统性保护”论坛,邀请非遗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和部分非遗传承人一同讨论天津非遗保护传承,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西青区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鼓励打造文旅品牌。2021年为天津热带植物观光园、霍元甲文武学校等文旅企业和项目兑现支持资金586万元,2022年为第六埠村、水高庄村、大杜庄村3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兑现支持资金300万元。
西青区文旅局副局长刘青说,西青区将持续深入挖掘杨柳青木版年画等特色文化资源,让非遗更好地连接百姓美好生活,焕发光彩。
赋能乡村
在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中,西青区杨柳青镇白滩寺村榜上有名。这个百年老村始终保存着村居原始风貌,位于子牙河、中亭河、卫河三河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2023年9月份,海河试通航,游船从下游码头逆流而上,停靠的终点便是这里。
白滩寺村不仅风光秀美,还拥有粉彩瓷器绘画、叶雕、津派彩烙画、宋氏熟梨糕等不少独门老手艺,被誉为津城近郊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体验地。当地曾有一片闲置厂房,多年前用于加工汽车零部件。近年来,村里把2000多平方米的闲置厂房改造提升,建起了研学基地,由天津市民俗协会经营组织文化体验活动,展卖上百种非遗文创产品。
这些文创产品中,最吸引人的是叶雕。每当有游客来参观,叶雕艺术传承人刘学会总会热情地说:“秋叶最适合做叶雕,有水分、有韧性,色彩有层次,雕出来有一种天然的美。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叶雕,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像刘学会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白滩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广宇说:“每年,天津市民俗协会等部门支付村集体20万元的厂房租金。全年经营性收入超过200万元,村里可以再分红10%。有不少村民在研学基地学习非遗技艺,做成的工艺品按件获得提成。”不仅如此,白滩寺村还组织这些传统技艺申报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未来,还会研发相关特色文创产品,打造白滩寺村独有的乡村特色文化品牌。
西青区文旅局副局长任震怀表示,下一步西青区将以“民俗、生态、亲子研学、农事体验”为特色,打造“环市区民俗及生态体验”示范片区。同时,还将支持把区内热带植物园打造成航天生物科普园,引导支持王稳庄镇、辛口镇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